• 正序看貼
  • 倒序看貼
找學校

一個男孩,15歲,逃學,自殘。用美工刀在自己胳膊上、腿上劃了很多口子,我看著那些傷口,深深淺淺,新傷壘舊傷,觸目驚心。

他說:我還用中性筆的尖頭,戳大腿。他垂著腦袋,聲音很小,語氣里沒有悲喜,好像在說一件別人的事情。

他媽媽每每說起孩子的現狀都泣不成聲。覺得自己快要撐不住了。

有一次生氣,她把孩子推到窗邊說:“你跳下去,我接著跳下去,我們都別活了。”

因為孩子的問題,急白了一半的頭發,很成長時間以淚洗面。

親子關系劍拔弩張。孩子早就放棄了溝通,大人怎么說都行,隨便。

家長感覺一團力氣,打在棉花糖上,氣憤之下,言語越來越尖酸刻薄。

孩子說:“我爸幾乎沒有耐心聽我說任何話,只管自己長篇大論。我成績不好,他覺得丟盡了臉面。感覺他看著我,就像看著一團垃圾,我現在一聽他說話就煩。”

學習真的是一件很有魔力的事情,能讓很多孩子因為學習,陷入眾叛親離的境地。

所以有那么多孩子厭學,也不足為奇了。因為學習讓他過得太悲慘了,他怎么會喜歡呢?

我們的教育有一大奇觀:

一個孩子,只要成績好,那么他身上的任何問題都不成問題;如果成績不好,那么沒有問題我也要給你制造點問題。

客體關系的理論是,一個人嬰幼兒時期的母嬰關系,奠定了他的人格基礎。

那他們還是沒見識教育這種摧枯拉朽的能力,教育對一個人性格的重新改造,主要源于它建設的鄙視鏈。

也是這個男生,在他五年級的時候,一次班會上,班主任讓大家提一些對學校、班級進步有益的建議。

他說:“早上七點的早讀課太早了,很多同學都在睡覺,甚至看早讀的老師也打瞌睡。推遲半小時更好。”

這位班主任老師,帶著譏諷的笑意回他:“你想睡你就睡,不要影響別人學習,自己不進步還讓大家陪著你一起偷懶。這種建議只有你這類學生想得出來。”

他很無奈地說:

就因為我成績不好,所以我提的建議,明明是大家都想要反映的情況,卻被老師嘲笑。

我媽說得對,成績不好就會遭受歧視。

我好朋友的生日聚會,請了全班前十名,卻沒有請我。

因為他成績好,他媽覺得他跟我關系好,是不思進取的表現,很擔心他被我帶壞。成績不好是傳染病嗎?

因為成績差,連參加最好朋友的生日聚會的資格都沒有?”

這種現象太普遍了,差生不僅會遭到老師同學的輕視,甚至父母都看不起他。

一個孩子成績不好,會經常遭受人格層面的歧視。

如此一來,很多學生備受摧殘,不僅是因為面臨繁重的學業壓力,更重要的是自信、自尊的剝奪。

如同這個男孩,他就把這種外界的厭棄內化了:我爸媽不喜歡我——老師同學不喜歡我——我也不喜歡我自己。

因為學習,全世界跟他決裂了。

他的社會支持系統徹底壞掉,或者說他的關系都壞掉了。

所以很多孩子本質上不是厭學,而是厭世。

鄭也夫說,厭學是心靈的癌癥。

可是沒有人天生患這種病。

沒有哪個正常的孩子是天生討厭學習的,否則他們學不會走路、學不會吃飯、學不會說話。

所以厭學是人為給孩子制造的問題。

我們如果忘記了孩子幼時那種不可抑制的好奇心,可以去幼兒園門口看看。

他們就像一個行走的十萬個為什么。路邊的樹木花草,地上的石子小蟲,他們都能觀察半天.。

那孩子怎么會厭學?下面兩個方面的因素影響較大

首先,教育系統存在著一些不足:

① 無法照顧每個孩子早期智力發展的不均衡,那些智力不差,但是能力發展得慢一點的孩子,常常會被貼上笨的標簽,極大地損害孩子的學習熱情。

② 無法照顧每個孩子興趣愛好的不同,現行教育主要篩選的是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在這方面表現不好的孩子,其他方面的興趣會遭到打壓,因為不務正業。

③ 過分強調學習是一種競爭關系,人為地把所有的同學,都變成了敵人。表現不好的同學,遭受的攻擊太多,自我會被削弱。好同學會擔心喪失攻擊能力,也很耗能。

④ 如果成績是條鄙視鏈,長期表現不好的人,會覺得自己低人一等。學校就再也不是個自由、平等、快樂的地方。所以他從中退出,拒絕成長,拒絕社會化。

其次,家庭不能提供有效支持:

① 最初孩子遇到學習上的困難的時候,常常是因為知識陌生,不嫻熟,一般上升不到智力的問題,更不是什么人格問題。家長們喜歡對人不對事,長期打壓孩子的自尊自信。

② 因為學習,他重要客體的關系,都壞了。學習是他的克星,勸他學習的人,都是他的敵人。

③ 青春期的孩子對空間和自由的要求顯著增加,但是父母還不習慣放手,這種”權力斗爭”很容易引起孩子的激烈反應,而無心向學。

④ 在焦慮盛行的年代,學習常被賦予過分神圣的意義。使學習本來有的樂趣被稀釋。

由此可見,孩子厭學,不是天災,是人禍。

厭學、逃學、輟學的孩子,那種對自信、自尊的需求,轉到哪里去了?

轉向談戀愛、轉向網游、轉向動漫、轉向電視。

轉向一切可能給他關心、愛、尊重、成就感的地方。

他在想盡一切辦法自我補償。這是孩子在掙扎,他還想要這些美好的東西。

但是很多人怎么干預孩子厭學?送去戒網、收手機、嚴格控制孩子的人身自由。

然后,果不其然,越來越厭學了。

為啥?因為這些毛病,對他來說是功能性的,是有價值的,如果這些也沒有了,他就真的陷入無回應之地——絕境了。

為什么近年來,青少年自殘自殺的案例這么多,因為他不相信任何人能理解他,能幫他。

我們要看到這些問題的背后,孩子真正想要的東西,才能對他有所幫助。否則他根本不在乎你怎么想,你想要什么。

我們都渴望母慈子孝的美好局面,都希望孩子前程似錦。但是,一個一無所有的人,能給你什么呢?

問題來了,如果一個孩子已經厭學了,怎么辦?

① 要理解孩子厭學,是他遇見了他無法解決的問題,他現在需要的不是制裁,是盟軍。

② 讓他相信,你可以支持他信任他,相信他要的那些好的東西,不僅可以從虛擬世界里找到,從你這里也可以找到。你要把一個孩子成長所需要的關心、信任、成就感重新補給他。

③ 克服急功近利的想法。今天我好好對他了,明天他總該聽我的話了吧。今天我理解他愛護他,明天他總該去上學了吧。他今天開始看書了,明天該有好成績了吧。千萬不要這么樂觀,時間一定比你預計的要長。

④ 父母回到父母的角色,不要因為學習重要,家里所有人都搖身一變,成了老師,管他的學習。家里都是老師,那他就沒有了可以信任和依靠的親人。

⑤ 大人們要有更多的心理靈活性去處理教育問題帶來的壓力,而不是成為學校和社會的加壓泵,把壓力變得更大,然后交給孩子。你都被壓垮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經常有人問我,改變需要多久。我不知道。孩子一定會變好嗎?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不這么做,肯定沒有希望,這么做還有希望。

蘇霍姆林斯基說:

兒童的心靈是敏感的,它是為著接受一切好的東西而敞開的。

如果教師誘導兒童學習好榜樣,鼓勵仿效一切好的行為,兒童身上的所有缺點就會沒有痛苦和創傷,不覺得難受地逐漸消失。

反之,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如果總是針對他不好的行為,打壓他,羞辱他,那么他所有的缺點都會因為你的聚焦而被放大,他敏感的心,就會對這些美好的東西,關閉上。

他可能窮其一生,都很難再燃起對自己的信心。

如此一來,他就要帶著童年的枷鎖,過一生。

趕緊回復一個吧,可以獲得積分噢!
本貼共有0個回復,點擊率45回到『厭學』
發表回復
也可按Ctrl+Enter提交!
回到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啦啦啦中文在线观看日本| 天天看天天摸色天天综合网|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色五月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日韩专区| 《波多野结衣系列mkmp-305》| 日韩精品专区在线影院重磅| 亚洲综合第二页| 羞羞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黄色在线观看| 99re在线视频观看| 性欧美乱妇高清COME| 久久精品岛国av一区二区无码| 毛片网站是多少| 华人生活自拍区杏吧有你| 黄色a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自在线| swag台湾在线| 无码av无码天堂资源网| 亚洲V欧美V国产V在线观看| 特级黄色毛片在放| 另类内射国产在线| 高清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欧美成人|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午夜欧美日韩在线视频播放| 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看| 亚洲色图.com| 乱小说欧美综合| www.日本xxxx| 蜜臀AV无码精品人妻色欲| 精品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波多野结衣中文丝袜字幕| 樱桃视频影院在线播放|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va视频| 亚洲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精品人妻伦一二三区久久| 国产乱人伦AV在线麻豆A| 日本高清视频色wwwwww色| 国产美女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