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前景:
《中國醫學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2001 2015年)明確指出,要“調整和減少醫學類專業數量,積極發展醫學相關類專業”。《綱要》確定:“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和中等教育主要設置醫學相關類專業”。到20l5年,要“形成醫學普通教育與醫學職業技術教育并舉、分工明確、互相溝通、彼此銜接的醫學人才培養體系。”隨著危重病人救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齡化、以及SARS等疾病對人類健康的威脅,呼吸治療越來越顯示出其重要性,人類對呼吸治療的需求也越來越大。作為一個專門的醫學技術學科,2003年11月,呼吸治療技術專業被正式列入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專業目錄》。呼吸治療專業在未來一段時間將成為醫學院校開辦和設置的熱點專業之一,呼吸治療必將在我國被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主要工作內容:
國際上RT能在書面醫囑、口頭醫囑或經認可的治療協議(Protocol)指導下進行如下工作:
(1) 呼吸治療過程監測與效果評估。
(2) 呼吸生理監測。
(3) 機械通氣,包括呼吸機使用前自檢與調試,模式與參數的調節,呼吸機相關并發癥如呼吸機相關肺損傷、呼吸機相關肺炎的防治,機械通氣撤離。
(4) 血流動力學監測,循環系統維持,體外膜氧合技術(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ors,ECMO)等。
(5) 輔助醫生行人工氣道的建立,包括經鼻、口氣管插管,氣管切開,在緊急情況下可獨立操作。
(6) 人工氣道的管理,包括導管位置的管理,人工氣道氣囊的管理,人工氣道的溫、濕化,人工氣道的拔除等。
(7) 氧療,包括氧濃度調節,氧療裝置的選擇、使用,氧療效果評價。
(8) 特殊醫用氣體的使用,如N0吸入治療。
(9) 霧化治療,包括霧化藥物、裝置的選擇,霧化裝置的使用,霧化過程的監測,霧化效果評價。
(10) 胸部物理治療,包括體位引流,胸部振動排痰,指導性咳嗽,經鼻、口及人工氣道負壓吸痰,肺擴張治療等。
(11) 呼吸康復鍛煉,包括控制性呼吸技術,呼吸肌肉訓練等。
(12) 中心靜脈置管、動脈置管。
(13) 氣管鏡檢查。
(14) 肺功能檢查。
(15) 痰標本的采集。
(16) 氣體代謝分析。
(17) 動脈血氣分析。
(18) 機械通氣病人的院內/外轉運。
(19) 參與心肺復蘇,掌握簡易呼吸器、心臟電除顫儀的使用。
(20) 高壓氧艙治療。
(21) 睡眠呼吸暫停監測。
(22) 呼吸治療相關儀器的管理,具體包括呼吸機的清潔、消毒及性能測試;呼吸機管路的清洗、消毒與安裝;霧化裝置,加熱、濕化裝置,氣管鏡,振動排痰機,負壓吸痰器,心臟電除顫儀,血氣分析儀的維護。
(23) 家庭治療,RT應指導患者及家屬使用和維護呼吸機及相關呼吸治療儀器,確保其安全有效使用,指導患者霧化吸入治療、呼吸康復鍛煉等。
(24) 戒煙指導。
(25) 健康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