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是中國民用航空局直屬獨立設置的成人高校,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探討未來空管科技工作新思路,進一步凝聚科技興業的共識,7月21日-22日,首屆民航空管科技創新大會在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舉行,會議以“開放 創新 共享 發展”為主題。
民航局副局長王志清、國家空管委辦公室副主任蔡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黨委書記張軍、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張冬辰、民航局空管局局長車進軍出席大會并講話。民航局空管局總工程師余波作民航空管系統科技工作報告。空軍裝備研究院研究所所長陳志杰、民航局人教司副司長高英戰、民航局飛標司副司長楊洪海、民航局空管辦副主任張瑞慶、中國民航大學校長董健康、中國民航飛行學院黨委書記陳布科、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院長孫曉梅、中國民航科學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姚紅宇、民航局第二研究所所長羅曉、中國民航報社出版社社長馬松偉出席會議。會議由民航局空管局黨委書記高毅主持。
王志清在講話中指出,民航發展,空管先行。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空管作為民航業的運行中樞,通過科技創新極大地提高了運行效率,提升了服務保障能力,有力地支撐了民航事業的快速發展。他強調,今后空管系統要總結經驗,增強自信,加快實施科技創新;正視問題,面向未來,走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之路;科學謀劃,凝心聚力,開創民航空管科技創新的新局面。
車進軍指出,推進科技進步與創新,是落實民航局黨組重要指示的必然要求,是應對全球空管一體化趨勢的必然要求,是空管運行自身發展特點的必然要求。民航空管系統科技工作要圍繞持續安全、創優服務、協調發展、人才興業、開放合作五大戰略任務,通過構建一套完整的科技創新支撐體系,以應用型科技攻關為主,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解決好發展中的實際困難和具體問題。他強調,做好空管科技創新工作應找準切入點,加強科技工作組織領導;應抓住著力點,加大科技創新資源投入;應把握關鍵點,抓好人才隊伍建設;應緊扣突破點,完善科技創新管理體系。車進軍還就民航局空管局與7家單位新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進行了精彩點評與合作展望。
余波作民航空管系統科技工作報告。報告指出,近年來民航空管科技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具體體現為科技應用步伐加快,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管理體系不斷完善,創新環境持續優化。未來國家政策環境、行業快速發展、全球協同化運行對空管科技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今后五年,既是民航強國戰略的關鍵期,也是空管五項戰略任務的執行期,還是現代化空管系統戰略的基礎期。他指出,空管系統未來五年科技工作應立足“小核心、大外圍”的總體布局,堅持戰略導向、創新驅動、深化改革、開放合作,繼續夯實科技創新基礎,牢牢抓住關鍵核心技術,持續改進科技管理機制,不斷強化科技成果應用,努力營造科研良好環境。
蔡軍指出,空管科技創新催生空管保障手段的變革。近年來,各種空管新技術的應用,不僅助益于民航運行效率的提升,也助力部隊作戰能力的提高。目前空管技術仍存在短板和瓶頸,空管科技創新工作仍有很大空間。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科技強國”重大戰略思想,珍惜目前難得的發展機遇,更好的發揮空管科技創新的指引作用,形成軍民航空管科研合力,在軍民航融合發展的道路上取得新的突破。
張軍做了關于我國空管科技創新思考的發言,對我國空管科技創新發展方向,高校和企業在我國空管科技創新中的作用做出展望。他表示,北航與空管局將在空管科研、人才培訓等方面開展更加全面深入地合作。
張冬辰表示,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將更加主動地適應空管領域發展需求,以創新理念打造空管產業體系,努力提高國產化空管裝備市場份額,進一步提高與民航局空管局科技創新合作的深度和廣度。
會上,民航局空管局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民航大學,中國民航飛行學院、民航管理干部學院、民航第二研究所和民航報社出版社共7家單位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會議宣布成立民航空管科技專家委員會,車進軍代表民航局空管局向參會的6位專家代表頒發聘書。會議還對來自民航空管系統各單位科技創新先進個人進行了表彰。
主題論壇的18位業內專家分別作了精彩演講,論題涵蓋空管科研未來發展需求和方向、國際新技術研究應用探討、空管重點優秀科研成果展示以及“互聯網+”背景下的服務創新實踐等方面。會議期間還進行了民航空管科技工作主題展示,從民航局空管局戰略發展綱要、科技合作專項規劃、ASBU相關內容、“十二五”空管科技成果和空管科技資源五個方面展現了近年來空管科技領域取得的豐碩成果。來自工業界、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民航局、民航空管系統的各位代表總計180余人參加了大會。
學航空,就到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專業的航空學校為大家傳授專業的航空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