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獎勵研究的歷史價值與現實意義
這是近幾年我第三次給安倫的著作寫序了,第一本是主要研究九葉詩派的《廢墟上的歌哭》,第二本是以其博士論文為藍本的《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獎勵機制研究》,此次《中國文學獎勵史》是第三本。一本比一本扎實厚重,一本比一本價值突出,這既體現了安倫學術研究的勤奮,也表明了他學術思考的不斷成熟,我作為導師感到由衷的高興。
研究“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獎勵機制”,是安倫跟著我攻讀博士學位時我倆共同商定的題目,沒想到他竟把這個研究領域擴展到對五千年中國文學獎勵的治史工作。更值得期待的是,這本書是幾大項目基金共同資助的成果匯集:一是“中國文學獎勵史研究”,這是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的“文科重點”項目;二是“20世紀中外文學獎勵機制的比較研究”,這是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基金項目;三是出版《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獎勵機制研究》,這是“京師青年教師出版資助基金”項目;這次《中國文學獎勵史》又得到新的資助即將出版。這正印證了“得道多助”的古話。這個“道”,說白了就是“文學獎勵”研究的重大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我們知道,獎勵和懲罰是管理學上兩大最為基本的刺激手段。從一般的規律上講,任何前進的、優秀的和美好的人物或事物得到獎賞和激勵都是非常合乎邏輯的。優者獎劣者罰,也應該是人類歷史和社會發展的兩個重大推動力。“獎勵”實質上包含表彰和激勵兩方面內容,具體表現形式分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兩種。無論是物質獎勵還是精神獎勵,正常情況下,這種表揚和彰顯都會使受獎者產生極大的榮譽感、自豪感、滿足感和成就感,并由此激發出受獎者甚至其他人的內驅性力量,向著獎項倡導的方向更加努力,這就是所謂的激勵。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的形式各有不同,物質獎勵分獎勵金錢和獎勵實物兩種;精神獎勵有口頭表揚,樹碑立傳,勒石記功,傳抄刊刻,建表立坊,頒發獎狀、獎證、獎杯、獎牌等。“獎優罰劣”對于優秀的文學和文學創作者當然也不例外,大多數的文學獎勵也是以上述形式進行和表現的,文學獎勵在頒發獎杯、獎牌、獎證、獎狀等精神獎勵的同時,一般也獎給一定數量的獎金和實物。
更為重要的是,文學獎勵機制的價值和意義遠遠超越了管理學的層面。文學創作本身就是精神層面的活動,而文學獎勵機制則是對精神活動的精神導向,它不僅對作家個人具有重要作用,更是對整個社會,對整個人類負有一種神圣的使命與責任。在這個意義上說,梳理好文學獎勵的歷史,就是再一次認識人類崇高使命的過程。安倫的《中國文學獎勵史》在這方面是一次積極有益的嘗試,其學術價值和社會意義都是十分重要和深遠的。
本書“現代卷”集中筆墨梳理和論述的是現代形態文學獎勵的高級形式——“文學獎”。我是研究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所以我就《中國文學獎勵史·現代卷》多說幾句。作者認為,由于西風東漸,特別是現代報刊業在中國的發展,促使文學獎勵從古代形態向現代形態的轉變。“稿費”是現代形態文學獎勵的過渡形式,“有獎征文”是現代形態文學獎勵的初級階段,“文學獎”是現代形態文學獎勵的高級階段,此外還有“給作家作品授予榮譽稱號”等補充形式。作者特別指出,1936年—1937年間的“《大公報》文藝獎金”,是中國文學獎勵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標志著現代形態的文學獎勵從初級階段的“有獎征文”向高級階段“文學獎”的躍進,這就是為什么這個獎項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極其突出的原因所在。而“文學獎”一般都有比較規范的運作方式和評獎程序,包含獎勵名稱,評獎宗旨,獎項設置,評獎標準,評獎范圍,活動主辦單位、承辦單位、協辦單位,組織委員會,評審委員會,評審時間,揭曉或頒獎儀式,頒獎嘉賓,獲獎理由或頒獎辭,現金或實物獎勵,獲獎證書或獎杯、獎牌,以及作品獲獎后的發表、出版、宣傳等一系列內容。所有這一切,都構成了現代形態文學獎勵的基本運行機制。作者以上的這些判斷,是理性和符合事實的。
除此之外,我個人認為本書在以下三個方面最具有創新性和突破性:
一是認真梳理了各個歷史時期中國文學獎勵的珍貴獎勵事件,為我們留下了極其難得的中國文學獎勵的一手材料。在史料上下功夫是安倫一貫的治學態度和他的長處。
二是深入探究了各個歷史時期中國文學獎勵的不同獎勵特征和獎勵類型。這對讀者有效了解和掌握中國文學獎勵史提供了的堅實的依據和便捷的通道。
三是理論研究與當下獎勵實踐的良性互動,這是特別難能可貴的,也是課題研究的重點和難點所在。因為,它既需要有準確的理論觀照,又需要大量的實踐印證,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部位,也是課題最有創新性和閃光點的地方。目前國內國外,“諾貝爾文學獎”、“龔古爾文學獎”、“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等都在熱評中。究竟如何看待獎勵與獲獎,這遠遠超越了個人的事情,甚至不僅僅是文學的事情。因此,作者審視的目光聚焦當下社會的發展與變化,著重思考文學獎勵機制對文化繁榮與民族復興的獨特作用和深刻意義,這就使全書的立意躍上了一個很高的層面。全書結尾對中國“國家文學獎”的缺席發出凝重思考,并呼喚設立“國家文學獎”,更是表現了一個人文社科工作者的家國情懷和歷史責任。
我衷心祝賀《中國文學獎勵史》這本填補空白的學術專著的出版,愿安倫日益精進,再上層樓!